大学好进 大二难上 (法国)
06/03/03 13:07:00

       一个国家的民族服装是否应该成为公众衣橱中的常款呢?


       近期网上对国服的探讨逐渐升温,这引起了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中外师生的关注。作为国内第一个搭建时尚信息高速平台的该院信息研究中心以敏锐的嗅觉,从专业的角度在第一时间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几位师生,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时装专家和对时装有极大热情的学生对国服的精彩见解。

       世无定势衣无常款,唯民所喜智者之为


       上大巴黎时装学院Hamburg教授(美籍华人):


       国服应该是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的一种服饰形象。它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族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服装是几十代人历史沿袭下来的经典服饰。从这层意义上考虑,中华民族应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代表性服装。但是中华民族的服装根据朝代的不断变迁而变化,再加上民族众多,服装的款式纷繁杂呈,很难像日本的大和民族一样一种和服就占据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硬性规定一种服装作为国服,似乎不大可取。


       但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重大场合,如祭奠祖先,结婚,接见重要客人等,需要穿着中国的传统服饰来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穿代表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的,那么什么服装最适合呢?在我看来,旗袍和唐装是首选。


       现代旗袍是由清代服装演变而来的。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和骑射,为了维护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但是,通过命令式的方式来强迫国民穿满服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在强权时代,规定只穿某一种服装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一些大胆的满族女子和汉族女子还是会违禁互相仿效对方的装束。随着时间的推进,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相互交融,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这也成了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由于传统苛刻的礼教和风化观念,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都比较宽松,造型线条平直,衣长至脚踝。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服装逐渐走向平民化、国际化,西式服装开始悄悄地走进中国市场,旗袍所背负的传统负担也逐渐卸去,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渗透,新式旗袍开始酿成。旧式的旗女长袍经过裁剪上的改良,逐渐变短,变合体。


       而此时国内的时装流行中心也已由苏州、扬州移至上海。商埠开放的上海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子学校,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同样也给服饰妆扮带来了一场革命。服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裁剪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


       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合体。因此,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想必大家都看过电影《花样年华》吧,张曼玉凭借其曼妙的身姿,把中国传统旗袍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服饰的经典与幽雅。


       旗袍可以说是最接近现代但还留有中华民族服饰风格的特色服装,但是它的地位却未因此而得到提升。因为旗袍的穿着者总是在饭店引导人员和服务员之间徘徊,充其量走上文娱舞台。若说是传统服装,还不如说是因旅游业的需求而兴起的演出服和工作服。旗袍在当今社会里所受的特殊待遇使我们不难理解现在的高层妇女为什么不能像宋庆龄那样总是身着旗袍,显示东方女性的端庄与典雅了。因此,如果我们选旗袍作为国服,那么对它的泛滥现状还是要进行控制的。


       跟旗袍一样,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而是由我国清代常服演变而来的。它的原形就是清代康熙年间产生的对襟马褂。那时候,无论天子与平民,日常都穿对襟马褂。只是龙纹、蟒纹等图案是皇帝、皇太子专用,一般官员和平民不得乱用。马褂这一款式是古装中流传至今,款式基本不变的一种定型中华民族服饰。但是在没落的清王朝,唐装、马褂留给我们的只是被蹂蹋过的历史,随着新思潮的涌入,人们迫不及待地渴望能早日脱下那沉重而屈辱的长衫、旗袍,接受西方文明。加上西式服装实用性较强,穿着方便,便于行动,旗袍、马褂的历史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被遗忘。此外,男士所穿的长衫也悄悄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先前有报道说重庆有一男子穿着长衫在重庆巴蜀中学与老师以及学弟学妹们畅谈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但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少之又少的特例。不过,说来好玩,我们学院倒是有位来自英国的设计老师,他每天穿着带有金色龙凤图案的织锦亚麻布制成的长衫满教室跑,十分招人显眼。看来老外们对异国服装倒是情有独钟。


       但是民族的传统服装终究不能让人忘怀。民族的精神也能在传统服装上得到体现。漫漫一个世纪之后,伴随着新千年的脚步,在20011021日的APEC会议上,唐装文化再一次闪亮登场,映入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视野。叱咤风云的世界各国领袖们身着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唐装,微笑着,手握着手,肩并着肩,站成一排,合拍一张APEC“全家福。这是21世纪初最温馨动人的时刻…… 而他们身上色彩斑斓的唐装则以其独特的魅力渲染着这次盛会,象征着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宽广的胸襟和华夏五千年悠久厚重而又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代唐装的兴盛,它自身的改良功不可没的。比如:我们用中国传统面料配以西式外形,再点缀以中式的制作手法,这样的服装既有型又有传统中装的味道;或以西式的面料甚至像牛仔布做成中装的样子,用传统工艺来制作,这样的唐装看起来比较前卫。总而言之,现在的唐装早已不是先前一成不变的保守形象,而是成为既吸取贴切合身的传统特点,又富有变化的现代服饰。它以风格、个性取胜。这样,经过改良后的唐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现代都市时尚男女的视线。


       在这阵新刮起的中国风中,立领、敞领、斜襟、对襟、盘花扣、织锦缎各种古装样式重新包围了追逐时尚的时髦男女们。我们上大巴黎时装学院有位学生前不久就用牛仔面料,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如立领、盘扣、大口袖等制作了一件西式的骑马装。通过西式面料和中国传统元素的搭配、互补,组合出独具特色的风格。还有很多学生在平常的设计中也都喜欢用中国的传统元素,因为在他们觉得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西方现代剪裁效果的结合是最美的。

       国服设计可以尝试,实际推广却需谨慎


      上大巴黎时装学院教务长Florence教授(加拿大):


      首先我们要肯定中国的传统服饰,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精神的代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世界时装舞台刮起了一阵东方风,东方的小花小草,中国的龙凤吉祥图案以及文字形象让西方人叹为观止。随后,中国大襟袄上的圆弧形下摆,盘扣,中式立领等元素被大肆运用。约翰.加里亚诺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中国服饰的元素。因此,我们不能摈弃中国的服装文化,应该把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巧妙的方式运用到现代服装上。


       对于国服这一概念,应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排它性服装。在西方,许多欧洲国家也常在举行盛大典礼时,通过与会者身穿传统服饰等方式来突出其民族特征和典礼的庄严,并不一味地照搬英美模式;而阿拉伯国家的元首与政府首脑们也总是以一身的民族装束出现在外交场合;在闭幕不久的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全球更是一睹了身着民族服饰的东道国人民所宏扬的民族文化,及其背后所表达的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但是,国服的穿着场合有一定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每天都穿国服。首先,要设计一件所有人都能穿,适合不同工种,不同地位的人的服装难度很大;其次,全国公民一律穿国服,势必会导致服装的单元化,这于服装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是相对立的。这也与自由、开放的思想相违背。因此,国服也只能是在一些重要场合,一些需要展示本民族精神文化的时候才派上用场。


       如果中国想要重新设计自己的国服,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传统性:即从权威的传统文献中多方参考中国的传统服饰,了解其主要特点,包括外形轮廓、颜色、面料、图案等。
  二、现代性:传统服饰在古代也是不断地随时代而发展的,要使现在的大众接受国服,它的设计必须结合现代的特色,使之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社会的时代感。
  三、实用性:国服若不具备实用性,而仅仅是出于对民族情感的追求,则极易被现实所冷落,即使国服只在一些重要场合穿着,也应充分考虑到是否实际可行。我想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不想穿得像古人一样。比如:衣服的长度应该改短,袖子的宽度应该适当改窄。此外,国服的价格的定位需要合情合理。非洲肯尼亚国服遭冷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售价太高,一套国服高达44英镑,而肯尼亚的人均收入每日还不足50便士。肯尼亚的服装市场一直由发达国家的二手货占领,试想:人们用极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套款式新颖、结实耐用的服装,国服的遭遇又如何会好呢?
          
       推广国服实属强求,不利多元文化发展


      上大巴黎时装学院国际时尚专家Delphine(法国):


      我觉得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设计国服。说到中国的国服,人们自然会想到传统的旗袍。大家都以旗袍为荣,到处有它的踪影。但是有人告诉我,中国女人一生可能只会买上一、二件旗袍,因为毕竟这样的穿着不适合平时工作。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强大国家,不必要也不可能向14亿人口推广统一服装,没有理由让一种文化统治其他的文化。如果统一推广国服,容易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我在广西阳朔看到的一套少数民族服装,用了深蓝色面料和白色图案。这样的特殊面料和设计非常漂亮,不过我从来没有在上海看到过,所以我认为同样需要推广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服装文化。多元的文化是中国繁荣昌盛的根基。


       5-10年前,中国女人喜欢买西方的品牌和款式,现在她们慢慢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的品牌和款式,更着眼于自己国家的风格。如果要创造一个中国国服品牌的话,那可以将中国传统服装和西方现代元素融合起来。


      事实上,在法国,是没有国服的概念的,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衣服款式。比如在19世纪50年代,女性服装呈X造型,腰身收得很紧,下面的裙摆张得很大;60年代,法国服装受到伦敦风格的启发,女人们穿的是迷你裙;70年代,法国人受Disco的影响,穿的是喇叭裤,上面有花朵印花,在跳舞时展示出他们的自由和奔放。现在的法国服装文化是多元文化的杂糅,既有美国运动服装也有意大利的高级成衣的影子,崇尚简单设计和简单剪裁。由此可见,欧洲服装越来越多地吸收了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元素。


      法国不存在少数民族服装,只是在一些省份,人们穿特殊的服装。比如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省以及布列塔尼地区,人们穿传统的服装。


      现在法国女人的衣柜中必备的是Chanel设计的黑色套装和Yves Saint Laurent的吸烟装。


      有人说法国的国服是晚礼服,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没有一套固定的晚礼服款式。而且根据年龄不同,人们穿的晚礼服也不可能相同。比如,一个12岁的少女和她妈妈穿的晚礼服是不可能一样的。

       学生肯定国服设计,跃跃欲试显露身手


       设计专业学生罗嘉玮(香港):


       我认为中国应该有国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服装,像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马来西亚有巴迪等。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我们不能把这种服装文化扔在一边。


       但是我们也不能直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直接拿来定为国服,我们必须考虑到服装的使用性和时代性。古代的宽大袖隆和长衫肯定不适应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这就需要当代设计师的创新,如何在保有中国传统服装精髓的基础上,添加现代的元素,比如使用高科技新型面料,改变剪裁,装上一些小口袋(用来放手机,钱包)等来设计出适合现代人穿的国服。



       制版专业学生魏睦拾(辽宁): 


       国服不仅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代表中国的服饰文化,因此我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可惜传统服装由于种种原因濒临危机,一些好的工艺和方法几乎失传。在中国,只有所谓的老法师才能做出传统的汉服,这是一件令人心痛的事情。


       现在有人提出国服的设计,我作为制版专业的学生,十分赞同。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研究汉服的制作,结果发现每一种基本款式都有精妙之处,而且埋藏着深厚的文化。如果把这些款式按朝代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服饰文化的灿烂画卷。


       即将成为制版师的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投入设计和制作具有中国特色服装的行列之中。我们已经学习和掌握了巴黎先进的立体裁剪方法,各种高科技新颖面料的结构,了解了服饰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国际时尚的理念。面对着新构思的中装设计草图,我拿着一针一线,感到全身的热血在沸腾。我要感谢祖国母亲的培养,决心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效祖国,发扬光大中国的服饰传统。


上一条:法国青年艺术家造访申城:惊叹上海市民够时尚

下一条:上大巴黎时装学院搭建时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