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3日,为期9天的第七届纽约亚洲艺术周(Asia Week)在曼哈顿拉开了序幕。在为纽约呈现一系列精美绝伦的亚洲获奖艺术作品的同时,这些艺术作品也在大都会区的多家画廊同时举办的精彩展览中展出,吸引了各方人士前往参观鉴赏。
开幕当天,本届纽约亚洲艺术周主席,同时也是纽约亚洲艺术周协会的发起人之一的Carol Conover应邀接受了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od'Art International)常务院长沈志文的采访。
沈志文:举办亚洲艺术周的主旨是什么,并希望借此传递怎样一种理念?
Carol Conover: 在纽约大都会区众多一流亚洲艺术专家、大型拍卖行、世界知名博物馆和亚洲文化机构的通力协作之下,纽约亚洲艺术周肩负着弘扬和促进亚洲文化在纽约市蓬勃发展的光荣使命;组委会希望通过这一整周精彩不断、琳琅纷繁的艺术盛会,吸引来自美国及全球各地的收藏家和策展人参观鉴赏,并逐渐确立亚洲艺术在全纽约乃至全美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沈志文:一年一度的亚洲艺术周如今已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声势和影响力,它经过了怎样的一种发展历程?
Carol Conover: 2009年3月,一个由16家画廊组成、当时名为“Asian Art Dealers of the Upper East Side(上东区亚洲画廊协会)”的组织合作推出了首个亚洲艺术品开放日活动并取得成功,成群结队的参观者涌入各展览地点的画廊进行鉴赏和竞拍。此后,这种开放日以及画廊展览的形式成为了历年来各届纽约亚洲艺术周的原型并沿用至今。至2011年,规模逐步扩大并已形成的“Asian Art Dealers New York Association(纽约亚洲画廊协会)” 被正式重新命名为纽约亚洲艺术周协会,纳入了纽约州的管辖。
沈志文:亚洲艺术周作为每年都吸引各国人士前来共襄盛举的艺术盛会,是因何种原因选择扎根和立足于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
Carol Conover: 纽约亚洲艺术周是全世界的大事,因此相较于其他城市更适合在最全球化和文化气息最活跃的城市来举办,所以七年以来,我们始终选择立足纽约。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眼光敏锐的内行藏家、策展人、学者和亚洲艺术爱好者而言,每年3月的纽约已成为他们必须到访的目的地。
沈志文:此次亚洲艺术周的规模和亮点是什么?
Carol Conover: 此次纽约亚洲艺术周汇集了总共42位国际顶尖亚洲艺术专家的展览,是迄今为止人数最多的一次。充满活力,专注卓越,这些顶级的画廊来自全球各地,包括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瑞士和美国,将为我们带来许多稀世珍宝,倾情呈现来自中国、印度、东南亚、喜马拉雅、日本和韩国跨越数千年的艺术精品。此外,五大拍卖行、22家世界著名博物馆以及亚洲文化机构也将参与其中,与参展画廊的文化展品形成互补。所有的工作都朝着将亚洲艺术织入纽约文化结构以及在全世界传播其独特魅力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本届亚洲艺术周除了展览和拍卖外,纽约佳士得(Christie's)、纽约苏富比(Sotheby's)、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及亚洲协会等还举办了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其中,纽约佳士得为藏家提供了一连两日的专题讲座:3月13日下午举行“安思远追思讲座”,14日举行“十七世纪中国瓷器研讨会”;除此之外,还有檀香山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馆长Shawn Eichma主持的“明瓷道教纹饰”,纽约佳士得副总裁暨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及拍卖主管黎翰墨主讲的“十七世纪中国山水画特色与风格流变”,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研究及宗教研究系艺术史荣誉教授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Julia K. Murray主持的“引人入胜:十七世纪中国图书及其读者”,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组织的“十七世纪陶瓷:激励与启迪”等。
沈志文:亚洲艺术周协会是以何种的方式不断提升亚洲艺术周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
Carol Conover: 纽约亚洲艺术周展览对公众免费开放,每一件陶瓷、珠宝、纺织品、绘画、雕塑、青铜器、版画、照片和玉器都是亚洲最珍贵稀有艺术的代表,充分反映了亚洲各地区在各个时期的艺术性、独创力和想象力。每届亚洲艺术周期间都呈现诸多精彩活动,如展览、讲座、拍卖等,让每个纽约人都深感自豪。这些世界一流的亚洲艺术品展出,使纽约原本已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变得更加精彩,其中许多展览都值得在市内任何顶级博物馆中展出。
沈志文:前述提及的众多讲座中有一项专题是纽约苏富比艺术学院推出的“古代与现代: 印度艺术及其市场讨论会”,那么是否亚洲艺术周所关注的艺术珍品也及于一些时下流行的现代艺术?
Carol Conover: 是的,每年的亚洲艺术周如今也是备受瞩目的商业契机,我们不仅关注底蕴深厚的古代艺术品,也将目光聚焦在更颇具新意的近现代和当代艺术品。其实这也是符合艺术品市场发展本身是一个具有逻辑性的进程的基本规律——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的三段式的价值重构的市场进程,这三个进程相互推动、相互衔接。以中国书画为例,在经济崛起之后,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这一背景之下的中国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论是古代,抑或近现代、当代的作品,都很适合作为世界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交融的桥梁。
沈志文:针对本届艺术周具体的艺术品拍卖,今年会出现哪些令人期待的艺术珍品呢?
Carol Conover: 这次拍卖的最大看点应该是纽约佳士得拍卖行重推的“锦瑟华年——安思远(Robert·Hatfield·Ellsworth)私人珍藏”专场拍卖。如果论及在西方世界促进亚洲艺术研究、鉴赏的贡献,安思远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及。这位集艺术商与学者于一身的鉴藏大家,所藏涵盖古青铜器、明代家具、玉器、近现代中国画以及喜马拉雅、印度及东南亚艺术精品,对古今亚洲各地艺术皆涉猎甚深,亦精于收藏英国家具、银器及装饰艺术。然而,2014年8月,安思远的离世,标志着一代学养、眼光兼具的学者艺术商的远去,而其遗风流泽,则在这个世上数一数二的亚洲艺术收藏系列中展现无遗。艺术周期间,佳士得拍卖行将在预展现场重新搭建出安思远生前所居住的曼哈顿公寓中为人称道的22间房间中的经典布局,还原其与亚洲艺术珍玩朝夕相处的生活场景;重点拍品则包括:潘天寿一幅《满堂清芳》(估价:700,000-900,000美元)、一件西汉时期鎏金铜熊形摆件(估价:200,000-300,000美元)及一套四张明代黄花梨圈椅(估价:800,000-1,200,000美元)等。
沈志文:上述的一些拍品都颇具艺术价值,并可谓“未拍先热”,那么协会如何来承诺这些拍品的收藏价值?
Carol Conover: 每家画廊若想成为亚洲艺术周协会的会员其实都须经过严格的甄选与考核,他们在艺术品鉴赏和买卖领域都须极具经验和良好声誉。今年所有的拍品由各画廊做真品保证、合理估价。同时,亚洲艺术周的每家赞助商也由组委会精心选择,并竭诚合作,确保各赞助商的声誉、价值、产品、服务与艺术周的精神相一致。至于拍卖成交的后续,我们也承诺买家在购买拍品后,若出现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收藏家协会认可的书画鉴定专家认定拍品为非真品的情况,协会都将无偿退还买家全部成交款及佣金。